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1. 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教材大体继承了原教材的知识线索,在关于“万有引力与航天”方面的知识要求没有大的变化。新教材在“行星的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之间增加一节课文“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旨在放缓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历程的展现,为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更充分的知识基础;·“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是共同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课,在“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后面,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来作为必修教材力学的结尾,是对学生所学经典力学的一次总结。2. 对具体教材的分析(1)充分展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科学过程,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教科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铺垫,让学生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处身于历史的背景下,经历一次自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教科书的线索和思路如下:用心 爱心 专心1新教材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原教材 第八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行星的运动 二、万有引力定律 三、引力常量的测定 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五、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六、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为万有引力规律的发现做出了什么贡献?开根据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公式,可以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 m 为行星质量、r 为行星运动半径 )·那么,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有什么规律?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分析出:。(M 为太阳质量)·引力常量 G 的值等于多少?卡文迪许在实验室测出了 G 的值,这使得万有引力的定量计算成为可能,我们能据此计算出星体质量·太阳与行星之间的相互引力有什么规律?由于以上 F 和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 。·星体间相互引力规律适用于地球上的物体吗? 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说明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以下相同的规律:,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的 G 为引力常量。2. 增进科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教科书在“STS”栏目“航天事业改变着人类生活”列举了诸多事例:从气象卫星到天气预报,从卫星定位系统到自动导航的出租车,从地球资源卫星到我国西部开发整体规划,从军用卫星到现代防务,从失重现象到微重力实验室,从太空辐射到太空育种,等等。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跟生活、跟社会联系的思考,即使像“万有引力定律”这种抽象、纯理论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