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的复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为章末复习课。通过本节的复习,力图使学生初步体会如何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一个知识系统,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而清楚他在整个物理学中的地位,找出一条主线将这章知识与整个物理学体系有机的贯穿在一起。 本章讲述的力的基本知识、三种性质力的分析及力的运算法则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础,或者称为开启物理学的一把金钥匙。由于前两部分在初中均有涉及故而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内容,让学生头脑中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重新有序排列,同时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之中,变过去被动式接受为主动索取。在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物理思维,逐步提高科学素养。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这样既可使优秀生思维得到训练又可使基础薄弱生参加到学习中去,不使其望物理而生畏,最终不使一个人掉队,还物理教学之本。二、流程图:力的定义:三要素:力的图示:力的基本概念三种性质力分析列表展示三种力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合成与分解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对比理解三种性质力。2.理解标量和矢量的区别。3.掌握矢量的运算法则。4.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运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几何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2.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特点。3.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理解三种性质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知识结构的建立,养成勤于归纳的习惯。2.体验各种力现象的奇妙,保持对力现象的探索热情。体会各种力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矢量的运算法则。2.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对比理解三种性质力.2.理解标量和矢量的区别五、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型,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方式展开教学。六、教学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1.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为 50 牛顿,支持力为 40 牛顿,摩擦力为 30 牛顿.请学生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分别画出.(生思考、讨论并回答)2 总结:在同一物体上画几个力的图示必须用同一标度.力的图示必须有标度而力的示意图没有标度(受力分析主要用力的示意图) (二) 重力和重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