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物理”与“做物理”( 浮梁县第一中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0)2009 的高考终于落下帷幕,尽管江西省要到 2011 年才能迎来新课程的高考,目前仍处于使用旧教材的高考时代,但在今年江西省使用的全国高考理综I卷第 22 题的电学实验题试题中,我们感受到新课程的气息已扑面而至。原题:如图所示的电路中,1、2 、3、4、5、6 为连接点的标号。在开关闭合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现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需要检测的有:电源、开关、小灯泡、3 根导线以及电路中的各连接点。(1)为了检测小灯泡以及 3 根导线,在连接点 1、2 已接好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 档。在连接点 1、2 同时断开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 挡。(2)在开关闭合情况下,若测得 5、6 两点间的电压接近电源的电动势,则表明 可能有故障。(3)将小灯泡拆离电路,写出用多用电表检测该小灯泡是否有故障的具体步骤。 笔者将该题与近几年的高考电学实验题比较后认为,以往的高考实验题以考察实验原理、实验设计为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物理模型,弄清楚这个模型的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把模型的本质分析清楚,并掌握模型的变化,使物理模型可以被灵活牵引,如“伏安法”测电阻迁移为“安安法”、“伏伏法”、“安阻法”、“伏阻法”等,即重视物理模型的应用。说到底,以往实验考察的仍然是物理知识与物理模型。今年的物理电学实验 22 题一反常规,考察的是应用基本的电路知识分析电路故障这一常见的生活问题,从中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电路知识的掌握以及多用电表的操作应用,教材中似乎没有这一实验 “模型”。可以说,该题凸显了新课改精神:重点考查考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要答好这道实验题,物理教学应该有从“学物理”到“做物理”这一思想的转变。尽管该题所考察的物理知识本身较为简单,而考生的答题情况却并不理想,从笔者参加 2009 江西省理综高考阅卷情况来看,该题平均分为 2.34 分,满分为 8 分,得分率仅为29.5% ,该题得满分的考生数不到 5%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不熟悉仪器的基本功能及其测量条件。多用电表基本功能有:电压档,与被测部分并联;电流档,与被测部分串联;欧姆档,被测部分要与其它元件和电流断开。为了检测小灯泡以及 3 根导线,在连接点 1、2 已接好的情况下,显然只能选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档测各段的电压,而大量考生在这一栏填写“电流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