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应用条件一、考点突破: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理解动能定理,能运用动能定理解答实际问题。难点: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及动能变化的量度。一、动能定理1. 内容: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 表达式:W=-=。3. 物理意义:合外力所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要点阐述】(1)决定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因,动能变化是果。(2)理解:力在位移上的累积使物体能量发生的变化。4. 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4)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二、合外力、合外力所做的功、动能变化的关系1. ;2. ,但不一定能得到,因为有合外力但不一定做功。例题 1 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 m1∶m2=1∶2,它们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因受摩擦力作用而停止。考点考纲要求备注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应用条件1. 掌握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是标量,会求动能的变化量;2. 掌握动能定理,能运用动能定理解答实际问题。本知识点是高考考查重点,是高中阶段重要的解题规律,高考中每年必考,主要从能量角度进行考查,在电场、电磁感应、动量、原子物理等重点内容中都要用到动能定理解题。(1)若它们的初速度相同,则运动位移之比为________;(2)若它们的初动能相同,则运动位移之比为________。思路分析:设两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它们的初速度相同,设为 v0,由动能定理得:所以(2)它们的初动能相同,设为 Ek,由动能定理得:所以答案:(1)1∶1 (2)2∶1例题 2 小孩玩冰壶游戏,如图所示,将静止于 O 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 OB 用水平恒力推到 A 点放手,此后冰壶沿直线滑行,最后停在 B 点。已知冰面与冰壶的动摩擦因数为 μ,冰壶质量为 m,OA=x,AB=L。重力加速度为 g。求:(1)冰壶在 A 点的速率 vA;(2)冰壶从 O 点运动到 A 点的过程中受到小孩施加的水平推力 F。思路分析:(1)冰壶从 A 点运动至 B 点的过程中,只有滑动摩擦力对其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解得;(2)冰壶从 O 点运动至 A 点的过程中,水平推力 F 和滑动摩擦力同时对其做功,由动能定理得解得。答案:(1) (2) 【方法提炼】应用动能定理时应注意的问题:若有多个力做功时,必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