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素养教育改革 一、科技素养的含义 科技素养主要是指人们为了在科技事业上取得成就并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所必须具备的科研能力、科学知识和热爱科学、敢为科学献身的科技道德品质。科技素养既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理论、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也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智慧、科技讨论能力、科技发明与制造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还包括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科技道德品质。 二、大学生科技素养现状 科学知识与科技素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不能混淆,也不能互相代替。科技素养教育要包括三个层面:科学知识教育、科技技能教育、科学思想品质教育。客观地说,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科技知识教育的层面上。就目前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科技素养现状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课程设置严重缺乏科技素养教育的内容 课程设置如同大海中的航标,它为大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由于目前人们仍把科学知识教育等同于科技素养教育,课程设置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陈旧的教育观念。围绕各自的培育方向各高校各专业都设置五花八门的课程,这无疑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但却无法弥补学生科技素养的缺陷。因为在其课程设置中很少看到“科技发明技巧”、“科技写作学”、“科技进展史”、“制造学”、“科学思维”、“科学讨论的理论与方法”、“科技实践”等意在培育学生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质的课程。理工科原来还有一些实验和实习的时间可为学生提供科技技能的体验,但由于实验设备陈旧、实习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只好将实习和实验的时间一缩再缩,只剩下少许的技能体验,再加上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将这些少许的技能体验的机会看成可有可无,马虎应付了事,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质的培育根本无法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席之地。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安排原来可以弥补课程设置的不足,时间一般在 12~16 周,这是大学生培育科技技能的一次好机会,但由于学生缺少有效的科技发明与制造的理论指导,再加上学校管理上的问题,使科技实践成为一种盲目的、毫无把握的实践。在大学生看来,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是为了顺利毕业,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技素养,因而对此不予重视。对指导老师来说,选题时基础理论讨论的课题较多。而应用型的较少,他们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路仍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而不是培育学生的科技技能,同时有些老师把指导毕业设计看成自己完成教学工作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