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普发展历史

科普发展历史_第1页
1/84
科普发展历史_第2页
2/84
科普发展历史_第3页
3/84
科普进展历史 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进展与西方科学的输入和传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的逐步深化的认识和理解,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向大众普及科学、重塑国民素养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将赛先生大张旗鼓地请进了中国,很快中国社会上就掀起了一场传播、普及科学的浪潮,并使科学取得了“无上尊严的地位”,对于我国社会的进展进步至今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爱国志士深知赛先生对于中国社会进展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指出:“欲救中国于萎糜不振之中,惟有力倡科学化”,“现在中国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要先输入科学思想。”科学家顾毓琇先生也曾撰文提倡“以科学的方法整理中国固有的文化,以科学的知识充实中国现在的社会,以科学的精神光大中国未来的生命。”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及有识之士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五四运动的一面旗帜──《科学》杂志自 1915 年创刊至1950 年共发行 32 卷,成为当时传播最广、影响最大、读者最多的一本综合性科技期刊。1934 年,在陈望道先生主编的《太白》杂志上首次出现了以小品文形式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小品文以其短小、生动、活泼的文风深受广阔读者的喜爱。同期的《科学大众》、《科学的中国》、《科学画报》、《通信自然科学》等均是向广阔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的阵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写的杂文《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中说道:“我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已发明,就是‘科学’一味。”因而作为文学家的鲁迅先生也翻译撰写了大量的科普作品,以促进国人认识科学,达到“改造精神”的目的。教育家陶行知在 30 年代初提倡科学下嫁运动,意即把科学下嫁给工农大众,并在《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的资助下创立了向儿童系统普及科学知识的机构──自然科学园。在这一时期,董纯才、贾祖璋、温济泽、顾均正、竺可桢、高士其等均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各阶层的知识分子及其学术组织、社会团体都纷纷加入到了向人民大众普及科学的行列。可以说,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科学普及事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将科普工作视为一项国家事业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几十年来,我国的科普工作在促进经济进展、社会进步以及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等方面功不可没,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章通过清理我国科普事业的进展脉络,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科普发展历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