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合唱队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阶段研究报告溧阳市西平小学音乐组史英洁、吕秀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校合唱队已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校园文化,并在各种声乐活动中频频亮相。学校合唱队不同于专业团体的合唱团,它是一个时间较短、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丰富校园文化的一个团队。在这样性质的情况下,我们如何组建、训练好合唱队呢?多年来,学校音乐组对声乐教学一直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有着一支经验丰富、功底扎实、兢兢业业的教师队伍,有着强大的教学合作精神,在各级声乐比赛中屡屡获得可喜的成绩。因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组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们成立了“小学合唱队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组,并邀请有关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以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艺术的平台,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探索小学合唱教学的有效可行的方法,为推进校园艺术的发展献一点微薄之力。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合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但要把这种审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要“进入角色”,要设身处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在歌唱过程中,对歌曲情感体验得越深刻、越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就与富有艺术感染力,歌唱者和听众也才真正获得艺术美的愉悦和熏陶。只有启发学生深入到歌曲的内涵层面去领略情感,充分重视通过情感的体验来加深歌曲的理解,才能完成对歌曲教材从感性到理性全过程的认识与掌握,从而才能唱好歌。我们的课题,以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其审美意识与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1、培养学生学会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高位置有一定头声色彩的童声。2、训练学生提高听音、视唱能力,并能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3、启发学生学会用思维去控制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从而提高孩子对美的感悟和表现能力。4、通过训练和演出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2、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在计划、再行动、再反思”的规律开展行动研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3、调查分析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入学生中去,调查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疑难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有效的对策,完善课题的研究。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学校音乐组承担了课题研究,研究对象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六、课题研究的过程1、课题设计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工作。2、课题实践研究阶段(2010年1月—20010年12月),第一,做好课题运作,合唱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第二,做好校本课程方案的实施等相关的记载。第三,做好课题中期鉴定的准备工作。3、课题总结评价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通过各种演唱形式、演出、调查等方式,考查学生基础学习、提高巩固、成熟表演三阶段的学习过程所取得的成效,并做好课题结题工作。七、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及操作程序(一)、挑选学员组建校队1、寻找学习能力相近的学员。以四、五年级为主三、六年级为副。2、寻找音质相近的学员。在挑选队员的时候,就必须设定一个范围找一个参照标准,挑选那些音质相近的学员。3、寻找听音能力较好的学员。在选学员的时候,对学员进行一次练耳的测试。4、寻找音域较宽的学员。(一)、制定详细的研究目标。(二)、精心挑选适合学员年龄、应有水平的教学材料。(三)、基础训练力求统一1、气息统一的训练。在训练时尽量应用简单易懂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在学员基本掌握呼吸的方法后,可以训练学员进行声部之间交错轮流呼吸和循环呼吸。2、口型统一的训练。口型的统一不仅在外观的视觉上有着美的感受,而且更能使发出的声音统一流畅。我们采用了哼鸣练闭口音的办法,用胸腹式呼吸的方法,在中音区上下行进行训练。在这基础完成之后,可以进行歌唱语言练习,采用“lu”、“dong”、“ba”有闭口音口型慢慢学会开口音的正确口型。3、发音位置统一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