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系列 10 年,大型户外实景演出的成败与出路作者:盖鹏丽来源:《记者观察》2014 年第 05 期10 多年前,实景演出开始兴起,最有名的是广西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后来有了湖南的《魅力湘西》,再后来逐步发展为“印象”系列、“烟雨”系列。但各地的实景演出,有成功,有失败。《印象•刘三姐》《又见平遥》等实景演出,做成了品牌,市场反响颇好:而像《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等实景演出,却难以为继。山水作舞台,民族加现代,声光电齐聚,是实景演出必备的“下饭菜”。自 2004 年第一部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面世至今,实景演出已势成燎原,它为地方塑造文化品牌、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受到了文化同质化、逐利白热化的质疑。实景演出究竟是易采的莲花还是烫手的山芋?未来该要如何发展这一类旅游文化产品?以“印象”系列为代表的大型实景演出在经历了 10 余年的发展之后,其得失成败值得我们思考。10 年间,实景演出一哄而上大型实景演出,一个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融合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的独特的文化模式,是中国人的独创,是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下的特殊产物。2002 年起,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创造了山水实景演出形式并邀请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起在中国桂林制作并实施了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演出形式。由此开始,张艺谋、王潮歌、樊跃 3 人组合又陆续推出了 6 部各具特色的“印象作品”。“印象系列”不仅开创了我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也吸引更多团队加入,实景演出市场蓬勃发展。此后,国内形成—股实景演出的热潮。2007 年梅帅元邀请作曲家谭盾、舞蹈家黄豆豆、少林方丈释永信、著名学者易中天一起制作中国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此项目也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实景制作了《大宋•东京梦华》;还先后有了红色圣地实景演出《井冈山》《太行山》。不少景区还在热情相邀打算涉足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首演之时,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印象系列”中的其他剧目《印象•仃何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陆续诞生。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天崎向记者介绍,“印象系列”原创演出主要以民俗文化为主题,让观众去体验真实的历史与故事。“三位导演在创作之时,需要有在当地采集民俗文化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