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的种类及防止措施1 触电的概念与种类 触电一般指人体触及带电体,由于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的损害,分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可危及生命。根据人体触电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触电有三种情况: (1)单相触电,指人体触及单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2)两相触电,指人体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危险性特别大; (3)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处两脚之间出现了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叫跨步电压触电。 电伤是指由电流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的局部损害。 触电的危险性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时间长短及电流的频率有关。100 mA的电流流经人体就会致命,40~60 Hz的沟通电比其他频率的电流更危险。 2 防止触电的措施 2.1 根据国家要求将裸露的带电体架高(2.5 m以上)或隔离,但变压器和有些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外壳不带电,当电气设备内部损坏碰壳后,外壳才可能带电,为了防止这类触电事故,需另外实行措施。 2.2 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地作良好的电气接触即是接地,也就是说通过接地线接地。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的外壳或架构用金属线与地可靠连接。 2.3 保护接零。在1 000 V以下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将电气设备的外壳与供电线路中性点连接即是接零。也就是说:在(380/220 V)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将配电变压器二次侧三相绕组末端接在一起的点是中性点,该点不仅在变压器附近接地,使接地电阻不大于4 Ω(变压器容量不大于100 kV·A时,可不大于10 Ω),而且与变压器二次侧绕组的首端(相线)一起引出,作为电力线路的组成部分即中性线。将中性线和电气设备的外壳连接就形成了保护接零。 必须强调的是: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单靠保护接地不能有效地防止人身触电,必须实行保护接零,否则会导致保护电器不会动作,即不能将电源碰壳的设备脱离电源,设备外壳上长期存在对地电压,可达110 V或更高,危险性特别大。 因此,在1 000 V以下的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除一般要实行保护接零的措施,目的是把电源碰壳变成单相短路,以保证用最少的时间可靠地自动断开故障设备。 实行保护接零时,还要注意下面几点:(1)不允许在同一电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