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眼压药物介绍、临床使用根据房水生成和流出途径,目前的降眼压药物无非就分以下两种:促进房水流出和减少房水生成。一、促进房水流出的有:1.拟胆碱能药物(缩瞳剂)毛果芸香碱是第一个局部用于治疗青光眼的药物,能直接兴奋虹膜括约肌,缩小瞳孔和增强虹膜张力,解除周边虹膜对小梁网的堵塞,使房角重新开放,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降压机理为剌激睫状肌收缩,牵引巩膜突和小梁网,减小房水外流阻力。本品每日滴眼3~4次。本品不良反应有调节痉挛、瞳孔持久缩小、诱发近视、虹膜后粘连等。禁忌:急性虹膜炎睫状体炎和一些继发性青光眼中,不希望将瞳孔缩小,因此滴用缩瞳剂是禁忌的。2.前列腺素类药物目前上市的前列腺素类药物主要有贝美前列素(卢美根)、拉坦前列素(适利达)和曲伏前列素(苏为坦)。这类药物不影响房水的生成[8],主要通过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而降低眼压。前列腺素类药物降眼压效果强,降眼压幅度达20%~35%,降眼压效果较噻吗洛尔明显,且用药方便、作用时间长,长期用药无“飘逸”现象,能有效控制昼夜眼压波动,全身不良反应小。局部不良反应有虹膜和眼周皮肤色素改变、睫毛增长、结膜充血等。但是对于无晶体眼、具有发生葡萄膜炎和黄斑囊样水肿危险因素的人、哮喘患者以及儿童青少年不推荐使用本品。因为它可导致炎症反应,所以一般情况下手术后病人较少使用同时它价格比较昂贵,所以在给病人开药的时候应当有所取舍。二、减少房水生成的有:1.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它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局部降眼压药,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左布诺洛尔(贝他根)、卡替洛尔(美开朗)等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倍他洛尔。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睫状突上皮细胞房水分泌功能、减少房水产生而发挥降眼压作用,每日滴眼2次,降眼压幅度在20%~30%,通常使用2小时后出现药物峰值,并可维持明显降压作用达24小时。长期应用后降眼压效果减弱,夜间降眼压很不稳定,主要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眼部不良反应以刺激感、烧灼感多见。对于有充血性心衰、心脏2度以上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窦房结病变、支气管哮喘和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应当禁用或慎用。2碳酸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睫状体碳酸酐酶产生、减少房水生成而使眼压下降。布林佐胺(派立明),乙酰唑胺(尼目克司),一般于点药1小时后,眼压明显下降,2小时出现降压峰值,可持续6—8小时。其降眼压作用较噻吗洛尔稍弱。眼局部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局部不良反应轻微,但是全身方面,由于长期使用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肝肾功能损伤,所以不推荐长期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适用于高眼压症和开角型青光眼,尤其是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禁忌:低血钾、低钠血症、酸中毒、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对磺胺过敏者应禁用。三、两种效应皆有: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溴莫尼定(阿法根)滴眼液具有高度的α2-受体选择性,通过激活睫状体内的α2受体,抑制环磷酸腺苷(cAMP)生成,使房水生成减少,同时还可增加葡萄膜与巩膜房水外流从而降低眼内压。降眼压效果显著而持久,与噻吗洛尔相当,并有潜在神经保护作用,主要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治疗。部分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睑缘炎、结膜滤泡、眼干、口干、疲劳、嗜睡和血压下降,但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禁忌:这类药物应慎用于抑郁症患者,特别是正在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因为它可引起疲劳嗜睡,所以对于从事危险作业(高空作业、开车)患者应当进行提醒。四、高渗剂(20%甘露醇):高渗剂通过增加血浆渗透压,将液体从眼内特别是玻璃体内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血液,使晶体位置向后移动,从而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以降低眼压。使用此类药物时,患者液体的摄入及血压等都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一般1小时可达药物的最大效应,并可维持长达6小时。特点:其降低眼压效果显著,且能迅速将眼压降至安全水准,所以对于某些病情难以控制的患者以及病人的术前准备中还是很有效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只有以上降眼压药难以控制时才选择高渗剂紧急降眼压,而且不宜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