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邻水县复盛中学周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仅要抓住教材、教辅等书面资源,还必须抓住课堂中的一些动态的生成性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解惑,倡导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允许学生犯合理性错误,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从他们的“响应”中及时地判断、选择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一、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案例案例:教师在讲解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时,很多同学都能使用最小公倍数法写出化学式,但有一位同学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过氧化氢的化学式是H2O2?”,其他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也开始议论起来,“为什么有这样的化学式?”“为什么右下角的两个2不约分?”知识背景与处理方法:其实这样的疑问,有些学生在讲解氧气的制取时就提出过,尽管这个问题与初中化学内容无关,即使学过化合价,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右下角的两个2不约分(涉及到高中的化学键问题),如果教师不做回答,既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让学生觉得老师没水平。教师可以及时抓住这一生成性资源:“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力很强,能积极展开思维。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我们高中要学习的双桥键,说明原子之间有不同的构成方式,如果对这些构成方式加以利用和改变,我们就能得到和发现意想不到的物质,往往新物质的发现也只是一瞬间的改变。”几句话,促进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对知识进行了较好的延伸,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二、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的几点反思:第一、善于激发“生成性资源”。教学中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课堂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内心的想法才能尽情地流露。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误区,要细心、耐心地说服,并给予辨证评价。如果是学生的错误想法,而且是大多数学生的想法,教师要会善待学生的错误,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珍惜,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进行创造。让“错误”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发展,同时也丰富教学的实践智慧。第二、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时解决“生成性”的小问题。作为一直从事初中教学的化学教师,高中的一些知识会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多阅读高中三年的教科书,即使不是很精通也应做到初步了解,特别是初高中衔接的地方。因为中学化学中很多知识点只要求知其然,不要求知其所以然,这是知识阶段性的合理要求,但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常常会提出疑问,这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如果教师因为不会而拒绝回答,很可能使一个“化学天才”夭折,因为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能积极思考并能把化学学得很好的学生。第三、善于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关注,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他们的神情,关注他们的问与答,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并利用一些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在“动态生成”学习中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实践证明,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都是封闭的预设性课程,生成性教学会使课堂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用智慧来驾驭,越是动态生成、机智灵活的课堂,越是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领,需要教师对纷至沓来的生成性资源进行筛选和有效点化,从而使生成性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