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对安全生产容易造成哪些危害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无不和静电发生联系,静电直接或潜在地从各个方面给人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工业生产中,固体之间的相互接触(如传动皮带与导轮的接触,塑料被碾压,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等) 可产生大量的静电现象。此外,固体经磨碎、研磨而分散成细小的颗粒(粉尘),在粉碎、运输、搅拌等过程当中,粉体静电可高达数千伏甚至数万伏。带电物体在其附近空间产生静电作用,这种由带电体产生静电作用的附近空间,称为静电作用场。由于静电场的存在,在带电体附近便呈现出各种静电现象,如静电力学现象、静电放电现象以及静电感应现象等。并且,由于这些物理现象又将引起各种静电危害与事故。在生产过程当中,当物体的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或其电位高于周围介质的击穿场强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现象。这种静电放电现象是电场能量引起带电体周围空间的气体发生电离而产生的能量释放过程,即静电能量转变为热能、光能和声能的过程。根据静电放电的发光形态,静电放电可以分为电晕放电、刷形放电、火花放电以及沿带电体表面发光的表面放电。火花放电多发生在金属物体之间。放电时电极间的空气被击穿,形成了很集中的放电通道。此种放电能量释放快且集中,因此其引燃的危险性最大。静电放电可导致生产故障,可使半导体元件遭受破坏,并使使用这些元件的电子装置等发生误动作并出现故障;静电噪声可引起信息误差;可引发火灾和爆炸;以及对人体产生静电电击,引起皮炎或皮肤烧伤等损害。由静电引起的最严重危害是火灾和爆炸。因此,静电安全防护的着重点主要就是对火灾和爆炸的防护:1.控制静电的产生消除静电的危害,首先应实行技术措施,从工艺上限制或避开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如在材料的选用上或生产设备的材质选用上加以注意;改善作业方式,防止溅泼起电、冲洗起电等,并尽量降低摩擦速度或流速;灌装溶液时先清除罐底杂质,并净化石油制品,有助于消除附加静电。也可以实行泄漏法和中和法消除静电。2.做好个体防护人体在行走、穿脱衣服或从坐椅上起立等活动过程当中,由于衣着等固体物质的接触和分离以及静电感应等原因,均可使人体产生静电。人体与其他物体之间放电时,其放电火花足以引燃石油蒸汽及许多气体。因此,在易爆易燃环境中,必须穿着用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和用导电橡胶制做的防静电鞋。利用抗静电效果的湿度依赖性。通过抗静电后整理,即在纺丝中加入亲水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使织物易于吸收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