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二首池上课堂实录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多媒体出示荷塘及荷花图片)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有的已经露出了绿色的莲蓬,让我们想起《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师相机介绍“采莲”:碧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连、莲肉,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既好吃又好玩。【反思:古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当堂学习的一首古诗上,所以我由古诗《小池》和《江南》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我们的孩子不太了解“采莲”等极具地域特点的活动,所以我在这里相机介绍“采莲”的含义,为古诗中“偷采白莲回”做下铺垫。】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3、出示古诗,了解作者【大屏幕出示了作者资料介绍。】(2)教师补充介绍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这里作者的资料介绍并没有给古诗的理解带来多大帮助,但我想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资料补充和渗透,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长久的好处和效果。】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读一读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后鼻音)读准。(2)看看它们的字形,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形声字。提示:从字形上你能猜出大概意思吗?)(“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这种船很轻便。)(“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个三点水,说明它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这三个字是本课较难并且很有特点的字,学生巧妙抓住字形,很好地掌握了生字并理解了字义。】(3)对浮萍还有更多的了解吗?“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看,这就是浮萍。(出示浮萍图片)3、出示生字(偷、艇、撑、解、藏、浮萍),指名组词并领读。齐读古诗。师生合作读。【用教师的读引领学生的读】4、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1)学生结合前后句,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非常美丽。生: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偷偷地划着一个小船,出来偷采莲蓬了。……3、相机品读:偷(1)在我们的印象中,“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这里的“偷”又该怎么理解呢?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出示: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一个?生:瞒着别人、悄悄地。(2)你有没有小时候偷偷瞒着大人做一些事,即使被大人发现了也不会责怪你?学生交流自己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此处我巧妙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孩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3)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生1: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生2:我觉得小娃会很高兴、很快乐,因为他有莲子吃了。(4)那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生:很可爱。生:很调皮。……【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4、这个小孩偷采莲蓬,真的没有被发现吗?5、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6、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个别读,齐读。7.猜诗人:(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猜,他是谁?(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这小孩好玩,可爱。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看着这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