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产褥感染:在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致病菌侵入,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发病率为 6%,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产褥病率:指分娩 24 小时以后的 10 日内,每日测体温 4 次,间隔 4 小时,有 2 次>=38 度(口表)。它的主要原因为产 褥感染,但也含有生殖道以外的感染。如乳腺、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血栓静脉炎等。【病因】(一)诱因:阴道自净作用,羊水中含有抗菌物质,妊娠和分娩通常不会给产妇增加感染的机会。当免疫力、菌数、菌 力之间失衡时才增加感染。如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卫生不良、贫血、胎膜早破、手术、检查、产程延 长等。(二)病原菌种类:即使是条件病原体,也需要达到一定数量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致病。❶ 需氧菌:1、链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最强,产生制热外毒素和溶组织酶,可寄生在生殖道中或通过医务人员和产妇其他部位。发热早、寒战、体温大于 38 度、复旧不良、压痛、败血症。2、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寄生于阴道、会阴、尿道口周围,能产生内毒素,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体。不同环境对抗生素敏感性差异大。3、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源感染,易引起伤口严重感染,能产生青霉素酶)和表皮葡萄球菌 (阴道中,感染轻)。❷ 厌氧菌:1、革兰阳性球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存在与正常阴道中。产道损伤、胎盘残留、有组织坏死缺氧时,快速繁殖,混合大肠杆菌感染时,放出异常恶臭味。2、杆菌:脆弱类杆菌。常与需氧、厌氧菌混合感染,形成局部脓肿,有恶臭。有加速血液凝固的特点,故可致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3、芽孢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外毒素,毒素可溶解蛋白质而能产气及溶血。轻者子宫内膜炎、腹膜炎、败血症,重者溶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急性肾衰、循环衰竭、气性坏疽而死亡。❸ 支原体(轻)、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三)感染途径:1、外源性2、内源性(更为重要)除了产褥感染,也可造成胎儿感染,致流、早、死、FGR、PROM 等。 【病理及临床表现】发热、痛苦、异常恶露,为产褥感染三大主要症状。产褥早期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脱水,但在 2-3 日低烧后突然出现高热,应考虑感染可能。 (一)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以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为主。 (二)急性子宫内膜炎:病原体通过胎盘剥离面侵入,扩散至子宫蜕膜层。脓性分泌物、有臭味。 子宫肌炎:侵入子宫基层。腹痛、脓性恶露、子宫压痛明显、子宫复旧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