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内法颌骨囊肿摘除术【名称】口内法颌骨囊肿摘除术(Excision of Cyst of the Jaws through Intra-oral Method)【适应证】颌骨囊肿分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两类,临床上以前者多见。口内法颌骨囊肿摘除术适于下颌骨中小型囊肿和上颌骨大中小各类型囊肿,特别适于术中需同时拔除患牙的病例。但囊肿直径不超过 1cm 而且牙齿又可以保留者,不必急于手术,可先用根管治疗方法治疗,可望囊腔渐渐骨化、消逝。【术前准备】术前应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X 线照片检查(包括牙片、咬合片和颌骨片),必要时也可作穿刺抽吸检查,以明确诊断、囊肿所在的部位与病变的范围、囊肿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如上颌窦、鼻腔以及下颌管等的关系。根尖囊肿的病灶牙以及被囊肿累及的牙齿,术前应该做好根管治疗。但是,牙根与牙槽骨吸收较多或患牙松动明显者应在术前或术中拔除。颌骨囊肿合并急性炎症时,应待炎症控制后施行手术。【麻醉与体位】一般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手术体位以在手术椅上取坐位为宜,但上颌骨大型囊肿则应取仰卧位。【手术步骤】(1)切口:一般小型囊肿可作弧形切口,但大中型囊肿,尤其是手术需同时拔除患牙者,应采纳梯形切口(图 1)。不论采纳哪种切口,均应将蒂部设计在口腔前庭黏膜移行皱襞处,同时黏骨膜瓣的基底部应较瓣的游离缘为宽,以保证有充分的血液供应。此外,切口还应设计在囊肿范围以外的正常骨质处,一般应距囊肿边缘 0.5cm 以上。作弧形切口时,弧形切口的中点应距龈缘 0.5cm,切口的两端靠近口腔前庭黏膜皱襞(图 2)。假如上颌骨囊肿位于腭侧或腭侧骨板破坏较多,也可在腭侧作切口。腭侧切口应沿龈缘走行,不作腭部黏骨膜切口。(2)翻瓣:按切口设计切开黏膜骨膜后,用小骨膜剥离器剥离,翻转黏骨膜瓣(图 3)。此时要注意囊肿表面有无骨质覆盖,若骨质吸收,囊壁与黏骨膜瓣粘连,则应改用手术刀认真进行锐性分离,以防囊壁残留,导致术后复发。(3)开窗:如囊肿表面的骨壁较厚,需先用小骨凿开一小窗,再用咬骨钳扩大开口;如骨壁极薄或已穿破,则可直接用咬骨钳咬除囊肿表面之骨壁,以显露囊肿(图 4)。囊肿表面骨壁去除的范围,以能显露囊肿、便于摘除囊肿为度。去骨时应避开损伤需要保留的牙齿,同时应避开戳破囊壁。(4)剥离囊肿:沿囊壁与骨壁之间,用小骨膜剥离器认真分离囊壁(图 5)。剥离时要尽量避开穿破囊壁,并要尽可能完整剥出,同时要避开损伤其邻近解剖结构如鼻腭神经血管束、下齿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