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数学正确列减法算式的教学建议教研室王贤华一年级的孩子常常对加法算式减法算式混用,让老师们感到困惑,针对这种普遍的教学现象,谈谈我个人的想法,供老师们参考。第一种情况:部总关系的问题熊大要运走10根木头,熊大已经运走了7根了。还剩下几根没运?学生1列式:10—7=3(根)学生2列式:7+(3)=10(根)学生3列式:3+7=10(根)第一个学生的列式完全正确,对孩子2、3的列式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看法。学生2想到了要求第二个加数,添加了括号。他与方程的列式有一定的接近,似如7+()=10的思路。争议最大的第三个算式,列式的数量关系是:运走的根数+剩下的根数=总根数,即部分量+部分量=总量,而这种数量关系与题意是不符的。题意是知道总根数和运走的根数,求剩下了的根数。数量关系是:总量—部分量=部分量。学生3的算式对后继学习是不宜的。第二种情况:比多(少)的问题小东:“今年我8岁啦。”小明:“今年我才6岁。”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一:小东比小明大多少岁?学生1列式:8—6=2(岁)学生2列式:6+2=8(岁)第2个算式的数量关系:小明的岁数+相差的岁数=小东的岁数。生活中无法去理解小明的年龄多2岁等于小东的年龄,因为两人的岁数是同增同减。第一个算式的数量关系:小东的岁数—小明的岁数=相差的岁数,这个数量关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关于正确使用减法算式,希望老师们引导孩子们从题意与算式的意义理解和分析,促进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素养。2014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