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记叙文(19)中考真题 (2024·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学者段玉裁 ① 一九八五年牡丹盛开时,我曾到许慎的家乡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稻黄蟹肥、秋菊初绽的季节,又来到江苏金坛参加纪念清代朴学大师、《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的活动。半年之内,随着众多学者来到这两位悬隔一千七百年、为同一部著作付出毕生精力、前后辉映的伟大学者的桑梓之地,寻觅他们的遗踪,想象其为人,这对于我这个许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 ② 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学者为纪念自己幼年读书的贫困境遇而命名的。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也,意思是下愚劲苦读。傍池畔西行,过曲桥,经愚亭——亭却是此次所建了——就可以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馆了。几椽灰砖朱檐的仿清建筑,几枝茂盛的长青,几盆幽兰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针松,一切显得古朴而典雅。身置其间,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复杂交织的感觉:既肃穆又亲切,既深沉又开阔,既恬静又激动。这或许是段玉裁治学精神的感召吧!在这里建造他的纪念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坛县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 ③ 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父亲就长年在镇江(当时叫丹徒)、扬州一带教书,每年春节前带着一年所得的束脩——几十两银子,回到家里过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学。那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来年的全部生活费。家里的食谱终年不变:早、晚喝大麦糊糊(现在的金坛人早已不知大麦糊糊为何物了);午餐则两天米粥,一天米饭。及至他成人游学京师,收入也是时有时无。他三十五岁时,曾向老师戴震借银四十两,直到八年后才得归还,其经济拮据之状可知。他共做过几任知县,前后约有九年,四十七岁致仕回乡,直到八十一岁去世,始终与贫病相伴。为了刻《说文解字注》,跟他齐名的学者王念孙曾资助他四十两银子,但他却挪作他用了,大概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开销吧。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获得和写作的。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实践了“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家训,终于成了划时代的学者。 ④ 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例如他从二十九岁时就自认戴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