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教师培训阶段一参考资料(一)教育戏剧技巧A组技巧静止画面/定格StillImage/TableAux将生活面貌,仿「录象机」暂停的功能把画面凝固。学生运用肢体形态,集体复制一个视像画面,从中具体地呈现生活及事件。学生可以复制相片或绘画的画面,也可以按文本说明中创造面貌;也可以透过互动集体讨论共同创造画面,或先后次序自由即兴运用身体投入画面去创造一个场景的定格影像。例﹕学生运用「定格」创造一个风景硬照,扮演旅行团领队进行介绍。角色扮演透过「假想」、「假如」使学生投入别人的角色世界之中,从「模拟」过程中经历生活,体验未来生活环境与社会角色。从角色的形态、内心世界中反照自我,认识自我,透过参与(ENGAGING)、投入(COMMITING)建立内化(INTERNALIZING)与诠释(INTERPRETING),体验自我的认同。小组片段扮演、事件重演及多位参加者分别扮演同一角色不同面貎的「复合扮演」(MULTIPLEROLE)是常用的多种扮演活动手法。例:「模拟」到冰淇淋店选购喜欢的冰淇淋,儿童可以了解他们自己的喜恶;幼儿简单学习付账的技巧;进一步透过扮演不同性格及情绪下口味的选择,进入情节及矛盾与冲突,达至戏剧主题的产生。教师入戏TeacherinRole教师入戏是透过教师扮演某个特定的角色,带领学生进入虚拟的世界,从而加快学生心理上进入「这就是真实」的体验,加深活动探索的成绩与效果。教师在操控进入角色与回复老师身份、真实与虚拟之间建立学生思考事物的三维效果;教师透过入戏发问,使学生能建立不同角度的思考观点。「教师入戏」中常用的身份包括﹕弱者求助、专业人仕及第三者式公证人等。例﹕「教师入戏」扮演警官协助失踪幼儿家长向学生求助,寻找失踪的小孩,以便学生从当中学会了五官特点的观察及描述;墙上的角色将角色画在黑板或纸上,每个人看到此画后描述并在导师的引导下,扮演角色的行为片段,建立角色的性格,也可以运用报纸上的RoleontheWall新闻图片作角色探索建构空间(DefiningSpace)老师透过实地参观、网络的虚拟参观(虚拟地图或虚拟博物馆、美术馆)、书刊或记录片,混合各类素材向学生介绍角色生活的地方。学生凭记忆在大纸上绘画角色生活的空间,并运用想象力透过「并砌物件」、「定格」及「片段扮演」用身体或简单对象(桌、椅等)来重现角色的生活空间。线索材料UnfinishedMaterial利用各种线索作为戏剧的开端:一个物件、一件衣物、一份剪报、一封信或一个故事的开头部份。参与者利用这些线索和不全面的数据,作为建构戏剧的材料,以探讨和发展材料中蕴含的主题、事件、意涵。动作连环四重奏QUARTETOFMOTION寻找任何可供「定格」的动作题目(如:运动场上、沙滩、家务、洗手间、暴风雨、舞蹈表演等),请参与者从这个环境中选出四个动作定格,排列成次序,再按次序串连成一连串的舞蹈动作,再配上每个别单位动作的转移拍子(如:一拍、半拍、两拍、停拍等),加入三拍或四拍的音乐,随音乐连贯动作就成为律动。例:(1)运动场上,按次序把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成定格,每定格一拍,连贯不断轮流舞动,再配上将军令音乐,就成舞蹈。(2)狼来了故事主角牧童的表情,苦闷、滑稽、害怕、悲哀成串连表情,再连贯不断轮流舞动。(3)妈妈家务的扫地、抹窗、抄菜、冼衣服成定格,再连贯不断轮流舞动。思路追踪Thought-Tracking「思路追踪」是一种在扮演或定格时向角色进行提问的手法。透过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扮演者角色的观点与立场,从而使参加者更了解角色的心理、动机及思想。藉此扩展戏剧发展的路线,使情节、内容更丰富及有趣味,从而让整个戏剧活动的发展至更深入高层次。例﹕学生扮演一张离家远行「定格」硬照,教师可运用「思路追踪」询问「入戏」角色之间的关系、感受、背景、行动。B组技巧角色交换当扮演进入关键时刻或情绪时,教师随机即场交换扮演角色,让学Role-Reversal生体会扮演另外一个角色身份的感受及看法,进行更多角度、更全面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的探索。例﹕学生扮演学校欺凌事件中的不同人物,当进入关键时刻暂停,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角色交换」,使学生体会不同角色、不同角度的感受;旁述哑剧学生按照老师说话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