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人教版《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及教案 所谓教案,简单地说,就是老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 5 月 24 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 9 时 30 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 380 米高度冲击。其他队员们撤回到 8100 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 8500 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临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 20 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因为从 5 月 17 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 70 米。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 30 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他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略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纳“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