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波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微粒说的基本观点及对光学现象的解释和所遇到的问题;(2)了解波动说的基本观点及对光学现象的解释和所遇到的问题;(3)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了解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4)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2、过程与方法(1)领悟什么是概率波;(2)了解物理学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科学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根据事实建立学说,发展学说,或是决定学说的取舍,发现新的事实,再建立新的学说。人类就是这样通过光的行为,经过分析和研究,逐渐认识光的本性的。教学重点: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教学难点:对量子化、波粒二象性、概率波等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采用“交流——互动”。教学用具:PP 演示文稿(科学家介绍,本节知识结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第四节 概 率 波(一)引入新课(1)康普顿散射实验:康普顿效应是 γ 射线或 X 射线打在物质上,与物质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相互作用,作用后产生散射光子和反冲电子的效应。结论: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性。是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重要物理实验之一。(2)光的衍射:光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绕行”。结论:光具有波动性。 分析讨论在平常不容易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原因,以及采用怎样的措施能够较为方便的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在经典的物理学中,波和粒子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对象,具有非常不同的表现。那么对于光和电子、质子等粒子,这两种互不相容的属性又能“集于一身”呢?(二)进行新课1、光的波粒二象性 17 世纪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是两种对立的学说,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在宏观现象中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对立的。微观世界的某些属性与宏观世界不同,光子说没有否定波动性和光的电磁说,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有关,频率是波的特征。用心 爱心 专心问题:在微观世界中,如何把波的图象与粒子的图象统一起来呢?2、光波是概率波(1)光强 光的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到达单位面积的光的能量,也就是明条纹处到达的光子多,暗条纹处到达的光子数少。(2)概率波 伽尔顿板实验实验一:用很弱的光做双缝干涉,暴光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