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学实践报告功的概念是全章和整个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办法,是对简单机械知识的深化,反映了机械工作的本质和原理,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学好功不仅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本节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物理概念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物理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转变”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本节课拟采用:情境创设,激发矛盾;师生合作,分析归纳;合作探究,自主结论;应用拓展,知识提升的教学设计,具体如下:一、实践过程(1)从生活走进物理,通过学生演示塔吊模型吊重物活动,设置问题,激发认知矛盾,引入新课。通过学生体验(拔钉、推车、举杠铃、托书)、媒体辅助力学分析、引导启发交流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做功两个必要因素。概括出功的概念。(2)从物理走向生活,围绕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情景呈现、学生生活举例,讨论辨析做功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做功概念。(3)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探究活动,运用学生原有的数理经验,推理出做功大小和两个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功的计算公式 W=FS)。学生自学并设计活动,体验功(1J)的大小,使得功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4)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完成两道情景题,掌握公式运用的一般方法和规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认识;(5)在学生经历生活到物理,谬误到科学,物理到生活的历程后,学生相互交流物理学上的“做功”和自然的“做工”的区别。达到去疑除谬,知识建构之目的。二、收获与体会提起“做功”学生会自然地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读书”、“工作”、“劳动”,而且还会认为花费了力气一定做功,不会徒劳无功,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在正式学习物理之前,头脑中就形成了一系列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或概念,并已习惯于用这些观念或概念解释所遇到的现象,见于此,本节课堂从学生熟知的塔吊吊重物引入激发其原认知矛盾,让学生产生探索物理学中做功的含义的欲望。通过师生拔钉活动对物理学上的做功产生大体印象,通过进一步的活动,运用媒体辅助、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水到渠成。从正面树立起功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