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 2016-2017 学年高中物理下学期第 8 周教学设计考点、知识点功能关系,功的计算学习目标 (1)认识做功的过程与能的转化关系; (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那些力做功,那些力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W=FS 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重、难点功概念的建立和功的计算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一)功的概念 问题引导:举重运动员举重过程消耗能量如何测量? 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做功与能量转化之间关系。引导: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3.举例并指导学生分析:人拉车向前运动,说明拉力对车做了功。(强调车在拉力作用下,发生了哪一段位移,并指明位移的方向。) 4.强调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5.想一想,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与初中有什么不同? 6.“位移”与“距离”有什么区别?“发生”跟“通过”有什么差异? 7.引导学生分析后讲解:位移是矢量,距离是标量。发生的一段位移并不要求物体非要沿着发生位移的路径通过,如人提水桶上坡,提力对水桶做功。人提水桶上坡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两个分运动。提力对作水平方向上分运动的水桶不做功,对作竖直方向上分运动的水桶不做功。用“发生一段位移”取代“通过的距离”不是简单的更换词组,它使我们所学的功的概念更深刻、更严密、更科学、更具普遍意义。其实,功这个概念是 19 世纪人们在广泛使用各种机械时总结出来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功的概念也渐趋严密、科学、完善。我们学习功的概念也应由浅入深,由局部到一般。在今天往后的学习中,我们是能体会到这一点的。(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和认知规律的教育)(二)推导功的表达式 1.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2.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 复习回忆认识理解理解指导阅读板书,画图,引导,推导 展示问题一:物体 m 在水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