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求分解力-教学参考思路分析 本节重点是会用作图法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难点是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替代关系.这里学生不易理解,学习时可通过一个人提桶与两个人提桶等实例去体会和思考.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深化对合力与分力的认识,具体研究时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理抽象,把对力的计算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转化为对边角的计算. 从客观实例中使学生认识到,力的分解是一种必然现象,并且说明力的合成的单一性和力的分解的多值性,以求达到从感性上认识和理解之目的.力的合成和分解都依据力的等效原则,解决力的相互替换问题,两者是互为逆运算.力的分解不一定是按照力的实际效果来分,经常按照研究问题的方便来进行.利用力的正交分解法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实际事例体会到力的正交分解法的优越性. 通过力的分解,力求往后延展一切矢量的分解,以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总结 要想正确地进行力的分解,关键是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要建立程序法进行力的分解的思想,即先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物体.其基本程序可表示为 在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时,切忌死记硬背.如在光滑斜面上静止的物体,其重力产生的效果是:一是使物体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但不能就此认为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都这样分解.相关链接 “和尚正塔”的力学原理:传说我国明朝年间,苏州的虎丘寺塔因年久失修,塔身倾斜,有倒塌的危险,如何修复此塔?有的建议用粗绳子把塔拉正,可一拉反而会倒;有的建议用大木柱撑住,但很不雅观.一天,一个和尚路过此地,观察斜塔后,自告奋勇地说:“不需人力和财力,我一个人可以把塔扶正.”在场的人无不惊疑而取笑他,可和尚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天天提着一个大包走进寺院,包里装了一些一头厚一头薄的木楔(斜面),他把这些木楔一个个地从塔身倾斜的一侧的砖缝里敲进去.不到一个月,塔身果然扶正了. 木楔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呢? 如下图所示,设木楔是一个顶角为 θ 的等腰三角形,木楔敲入砖缝时产生的敲击力为 F,木楔将对塔身产生两个分力,即木楔对塔身的弹力 N,由正弦定律得: F/sinθ=N/sin(90°-)用心 爱心 专心 所以 N=F·sin(90°-)/sinθ= F·cos/(2sin·cos)=F/(2sin) 对木楔来说,顶角 θ 很小,从上面表达式可知 N 》F. 例如 θ=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