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一、实验目标1.研究碰撞(对心正碰)中的动量守恒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索精神二、实验器材斜槽轨道(或 J2135-1 型碰撞实验器)、入射小球 m1和被碰小球 m2、天平(附砝码一套)、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白纸、复写纸、圆规、小铅锤〖点拨〗选球时应保证入射球质量 m1大于被碰小球质量 m2,即 m1>m2,避免两球落点太近而难找落地点,避免入射球反弹的可能,通常入射球选钢球,被碰小球选有机玻璃球或硬胶木球球的半径要保证 r1=r2(r1、r2为入射球、被碰小球半径),因两球重心等高,使碰撞前后入射钢球能恰好由螺钉支柱顶部掠过而不相碰,以免影响球的运动。三、实验原理由于入射球和被碰小球碰撞前后均由同一高度飞出做平抛运动,飞行时间相等,若取飞行时间为单位时间,则可用相等时间内的水平位移之比代替水平速度之比。〖点拨〗如图所示,根据平抛运动性质,入射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 v1=,v1`=,被碰小球碰后速度为 v2`=被碰小球碰撞前后的时间仅由下落高度决定,两球下落高度相同,时间相同,所以水平速度可以用水平位移数值表示,如图所示;v1用 OP 表示;v′1用 OM 表示,v′2用 O`N 表示,其中 O为入射球抛射点在水平纸面上的投影,(由槽口吊铅锤线确定)O′为被碰小球抛射点在水平纸面上的投影,显然明确上述表示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于是,上述动量关系可表示为:m1·OP= m1·OM+m2·(ON-2r),通过实验验证该结论是否成立。四、实验步骤(1) 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末端点的切线水平。(2) 让入射球落地后在地板上合适的位置铺上白纸并在相应的位置铺上复写纸。(3) 用小铅锤把斜槽末端即入射球的重心投影到白纸上 O 点。(4) 不放被碰小球时,让入射小球 10 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阻止开始滚下落在复用心 爱心 专心m1m2PMN0`写纸上,用圆规找出落点的平均位置 P 点。(5)把入射球放在槽口末端露出一半,调节支柱螺柱,使被碰小球与入射球重心等高且接触好,然后让入射球在同一高度滚下与被碰小球碰 10 次,用圆规找出入射球和碰小球的平均位置 M、N。 (6)用天平测出两个球的质量记入下表,游标卡尺测出入射球和被碰小球的半径 r1和 r2,在 ON 上取 OO`=2 r,即为被碰小球抛出点投影,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记录入表内。(7)改变入射球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再做一次。〖点拨〗重做实验时,斜槽、地板上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入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