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一)重要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春团拜会上对家庭教育作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要“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的目标要求。这充分说明,家庭承担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神圣职责。从社会结构而言,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营造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考量标志。从人的发展规律而言,家庭是个体生命成长的最为主要的外部环境,更是血脉传承、家族文化和精神素养的重要延续。从教育的环境而言,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撑和有益补充,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综合育人格局。(二)现实背景省委“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目标明确提出了“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要求,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建设、人的文明素养,更加注重促进人的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苏州作为全国第二大外来移民城市,城乡居民的原有的家庭基础、背景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全市100多万中小学生家庭来说,家长素质的高低对于学生文明素质乃至城市文明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将是极其关键的。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段的家长群体,在原有家长学校等多样性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上,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创新和转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苏州教育进入到了以学有优教、善教乐学为特色的发展新阶段,一方面,优质教育需要优质的家庭教育,打造苏式教育、构建苏州教育的区域特色必须关注具有苏州特点的家庭教育,形成具有苏州特点的区域特色。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开放化时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仅靠学校教育力量是不够的,只有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才能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实施家庭教育课程化将有利于全面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对于进一步促进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着起着重要的作用,意义深远。二、实施基础多年来,苏州市中小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切实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沟通、优势互补的良性的运行机制2006年,苏州市首创网上家长学校,搭建起一个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交流家教经验的网络平台,组建了一支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的专业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苏州市中小学多年来普遍开设了家长学校,以讲座、校园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义工、家访、家庭教育小报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各区域、各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也各具特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家长学校,为我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奠定了基础。全面促进苏州中小学的转型升级,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课程化。从我市中小学现有情况看,中小学家庭教育的系统化、均衡化、科学化还相对不足。学校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内容建设、资源开发、教材建设、评价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行政推进、学校参与、社会支持的方式,全面大力推进我校家庭教育课程化势在必行。三、课程目标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学生、家庭四个层面。1.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做伴随孩子幸福成长的智慧型家长。2.通过家庭教育课程有效实施,更好的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个性发展。3.促进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系列化,形成规范化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材和各类德育资源,创设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课程。4.构建苏州家庭教育课程实施网络,打造指导家庭教育专业化团队,搭建家庭教育学习、培训、考核、评价平台,丰富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资源,扩展苏州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空间,形成苏州家庭教育新常态,打造家庭教育课程化特色品牌。四、课程内容(一)家庭教育的责任与理念:家庭教育与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