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供销社,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上)琳琅满目的货物,扑鼻而来的气味,还有让人羡慕的售货员,供销合作社会勾起你哪些回忆呢?物资短缺的年代你是否会为了一件商品而排长队,又是否经历过凭票买东西,供销合作社折射出了怎样的时代变迁?供销社,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曾经凭票购物,排长队、入股,盛极一时,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回忆。我们提起供销合作社,可能很多 80 后、90 后对这个概念已经很模糊了,甚至压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对于 50 后、60 后和 70 后来说,供销社在记忆当中的印象应该是太深刻了。曾经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供销社代表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一种无限渴望,当时可能一个村、一个乡或者一个镇的人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都要到供销社来。在那个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里,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供销社里几乎都有。里面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货架排列的整整齐齐,商品价格和标语都格外醒目,而且里面都是你平常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有的要凭票供应,有的要大清早起来排队才能买到。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提起“供销社”这三个字,往往是童年那个时候对一些吃的、喝的、文具用品和小玩意的这种渴望糅杂在里面。那么供销社合作社究竟是什么呢?准确的来说供销合作社最早成立于 1950 年,当年 7 月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全国各个地方都有其分支机构。一直到 1954 年 7 月,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就是我们现在叫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由国务院领导,行政级别为正部级。为什么叫它供销合作社呢?首先我们一提到供销概念就会明白,供销社不仅仅是终端销售,它还拥有一个庞大的机构体系,既有供应还有销售,通过物流来实现供应和销售之间的衔接。正是由于这个物流体系的存在,我们才能叫它供销系统。比如说,它要经过统一采购各种各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之后才能供应到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它自己能够构建成一个独立的流通配送体系,这才叫供销社。合作社又是什么概念呢?当时供销合作社与城市里的商业系统是分开的,它是一套独立的系统,主要是解决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