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考研新政策解读:读研费用未必全部自己掏读研的成本将增加?“自费”未必等于全部自己掏钱。清华大学物理系文克玲教授向媒体表示,同学们对新政可能有所误解。“比如新政里,将讨论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标准,博士生不低于 1 万元,硕士生不低于 6 千元,不比现有平均值低。”浙江大学讨论生部一位教授,3 年前就曾参加过国务院关于讨论生收费话题的座谈。25 日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其实包括浙大、复旦、北大、清华在内的近 60 所高校,早在 2024 年,就开始试点讨论生培育机制改革,取消公费,收取学费。改革后的讨论生,不再分公费生和自费生,而是实行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讨论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现在大家概念里浙大“读研免费”,其实是奖学金抵消了学费。2024 年从浙江大学工科能源系毕业的讨论生傅修明告诉记者,他 2024 年入学时,浙大实行的是讨论生一、二、三等奖学金制度,一等奖学金学费全免;二等奖学金自付一半学费,另一半由实验室导师承担;三等奖学金全自费。“其实自掏腰包念讨论生的学生,非常非常少。大部分讨论生都能拿一等奖学金。”浙大讨论生部的教授也证实了傅修明的.说法,去年浙大对讨论生的补助力度再次加码,根据大类选拔出尖子生,奖励额度非常大。像一名工科类讨论生,在学业和科研项目上都很优秀,达到大类排名前 20%,他一个月拿到来自国家、学校、导师的各种津贴、补助,能超过 4000 元。这位教授透露,浙大每年对讨论生的投入有几个亿,2024 年又增加了 6000 万元,新政出来后,投入肯定还要多。收费能提高讨论生教育质量?奖学金激励学子不再混日子。专家表示,在正常的办学制度和环境中,讨论生收费改革,是可以提高办学质量的。“对所有学生都收费,再实行奖学金制度,就会把考生的选择逻辑调整过来:考生可以根据学校的收费标准、提供的奖学金,选择大学。”如此一来,大学必须权衡收费和奖学金对考生选择学校的影响,同时提高办学质量来吸引学生。“国外大学的办学就是如此,靠学校的强大科研水平,以及通过设立覆盖面较广、额度较大的全额奖学金,来吸引学生。”“奖学金机制完全可以产生鲶鱼效应,盘活讨论生教育。”专家表示,学校根据学生的求学情况,动态评定奖学金,能激励学生努力求学,而不是在学校里“混日子”,这能形成学生强,学校更强的良性循环。“不过新政未必一下子就能达到这么理想的效果。像现有的讨论生招考,只能通过一场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