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语言与文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2024语言与文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_第1页
1/16
2024语言与文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_第2页
2/16
2024语言与文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_第3页
3/16
2024 语言与文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由 50 多个民族的文化组成。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传统文化逐步形成海纳百川的恢宏气度和多元一体的绮丽态势。以下是我整理的语言与文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语言与文学》教案 教学过程 1.测览课文,完成练习一 通过老师谈话导入新课后,即布置学生阅读“分论”部分。在示范填写练习一“词汇”部分空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完成练习一的其余空格,以达到梳理课文、把握作者主要观点的目的。(答案参见《老师教学用书》) 2.研读课文,分析论证艺术 有选择地朗读“分论”部分,并作以下分析(仅列要点): “词汇与文学”一节,从《诗经》的比兴说到杜甫的《秋兴》,再到朱熹的《观书有感》。接着引用《文心雕龙》中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从正面说明词汇与文学的关系。这一部分最后所举明世宗《送毛伯温》诗一例,属于反面论证。 “语音与文学”一节,抓住了古韵和声调这两个特点,以旧体诗、古代骈体文和新诗为例,重点说明了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论述之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古韵和古代声调的一些基本常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扩大知识面。 “语法与文学”一节,依次谈了“对仗”和一些“特别语法形式”能够造成语言的整齐美,做到言简意赅。 3.默读课文,“总论”部分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分辨“总论”与“分论”的结构关系,明确“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的立论依据。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三,培育迁移运用能力 分析《天净沙 秋思》时,要抓住三个名词句连用、句句押韵、•平仄相对相间等特点;讨论《荷塘月色》时,可在叠字的使用、句式的铺排、修辞的选择、节奏的安排、平仄的变化等方面做文章。 (设计 B) 教法展示 1.明确重点 上课伊始,老师就向学生讲清楚本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二是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三是积累“抑扬、回环、绝缘、味同嚼蜡、息息相关、言简意赅”等词语。 2.课文扫描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概括大意,完成练习一。具体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步:在朗读的时候,弄清“抑扬、回环”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步:与朗读同步进行,概括各节大意。大意要点:①总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② 论述形象思维与具体形象的关系;③论述文学作品的抑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语言与文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