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别浇灭孩子好奇的天性 VIP免费

别浇灭孩子好奇的天性 _第1页
1/1
别浇灭孩子好奇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好奇心代表喜爱接触新事物,一个孩子对新事物接触得越多,他想知道的就会越多,兴趣也就更浓。这正是孩子学习动力的来源。好奇心强的孩子从小就喜欢提问题,总会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而且喜欢把身边的事物弄个究竟。比如,他们会把玩具、家里的小物品拆得七零八落,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常常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气愤、埋怨、高兴、鼓励?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小事或许能带给大家一点启示。一个雨后的下午,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向操场进行跑操。“快看,彩虹!”一个孩子偶然的一瞥,发现了这美丽的景色。接着队伍里像炸开了锅,紧接着整个小操场上的孩子们都仰着头,望向天空。而此时,他们本该是昂首挺胸走在行进的队列中。一个个班主任看到孩子们的举动慌了神,队列中哪能左盼右顾、指手画脚。大家急着指责学生,整顿纪律,我也不例外。但是孩子的一句“真美,我从来没见过彩虹。”传入了我的耳朵。是啊,虽然我们这里夏天雷雨天气居多,但彩虹确实难得一见。别说孩子们,我们大人都很少留意。想到这,我停止了指责学生,问到“大家想看吗?”孩子们欣喜若狂的喊到“想!”“那我们昂首挺胸将队伍带到操场边上去,老师给大家欣赏的时间”一听说待会老师会给大家充分欣赏美景的机会,孩子们不再叽叽喳喳的观看和议论,而像往常一样,劲头十足的迈开了步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和成功者。”保护物品还是保护好奇心?祖辈的传统教育观念中,这些玩耍是无意义可言的,他们更关心的是物品的安全完好以及孩子要听话不捣乱,却不知孩子的好奇心就这样在无意中被扼杀了。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尤其对于孩子来说,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的事物,就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正是通过各种探究行为,孩子才了解周围事物,获得各种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当今的孩子,大都喜欢问这问那,对身边的新鲜事物产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作为家长,如果我们以工作忙,身心累为借口,对孩子提出的看似与课程无关的问题随便搪塞,置之不理。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发现,更受不到鼓励,他们的求知欲会逐渐丧失,久而久之哪里还会有创新意识?好奇心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基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牛顿对苹果的好奇,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而好奇发现了单摆。要使我们的孩子也有创新意识,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质疑和提问的方法,更要有耐心倾听孩子提出的相反意见,甚至是错误的、听来可笑的一些想法,不要动辄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要么讽刺挖苦,要么严厉批评,使许多孩子渐渐丧失提问的积极性。同时作为家长我们还要睁大眼睛,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言行中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并对有益的好奇心进行保护、引导,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创新。好奇是创造的出发点,更是创新意识的起点。因为好奇,才会产生创造冲动,形成创新意识。让我们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创新型人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别浇灭孩子好奇的天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