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体会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3.认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回忆散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的精致。 三、教学难点: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有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是谁的作品吗?对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20 世纪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二十多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今日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讲述的他的母亲的故事。 请同学们先浏览一遍课文,把生字词找出来,我解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练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能说出其意思):殷勤 揣在怀中 撮土 挨打 掂量 丧事 二、整体感知 殷红 揣摩 一撮子 挨家挨户 惦念 廿位 1、读课文,讲出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理清思路,学生概括,老师归纳总结。 参考:母亲的身世; 母亲的出嫁、生我; 母亲的勤俭持家;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 保护儿女; 爱子情深; 母对儿的理解、牵挂; 儿对母的想念; 儿对母的哀悼、感激和怀念。 齐读最后一段一起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及对母的感激、怀念。 2、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参考:反映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强、勇敢 (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 第二课时 三、探究研读 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母亲身世的叙述在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 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育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 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行,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2、文中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母亲的呢?谁来说一说,这位母亲给你的印 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形象的? 比如这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这是通过什么来写母亲?对 母亲的手的描写反映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