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0-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0-_第1页
1/4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0-_第2页
2/4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0-_第3页
3/4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10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育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育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2、解题 早读课我们已经阅读了这篇课文,是谁的最后一课呢?(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 二、感知主要人物 1、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 快速浏览课文,请大家谈谈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学生自由谈,爱国,但也有一些不足,但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总体评价。) 2、很明显,人物前后存在着一些变化(板书),下面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具体说说这两个人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笔在文中做一些批注。 (学生读、画、评、说)师归纳板书 最后一课 小弗郎士 变 韩麦尔先生 幼稚的孩子 普通的老师 可怜的学生 爱国者 可怜的朋友 3、这一变化的导火索就是最后一课,插入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 1873 年,反映的是 1870-1871 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19 世纪 70 年代,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作者就是借助这些人,表达了所有法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爱祖国、恨敌人。(板书) 最后,我用《马赛曲》的第一句歌词结束我们这节课: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的一天等着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0-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