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学例谈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的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亮的语文教学,无论朴素还是绚烂,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拿着贵族气质,在他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若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情操,诱发不尽的遐想;对老师而言,读着语文,仿佛在和历史对话,和大师倾谈,那深化浅出的道理,那五光十色的美景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享受。师生的心灵应沉浮于语文的字里行间,浸染着墨韵书香,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给予师生一种诗意的生命享受。 一、诗意的课堂是品悟语言的课堂 文章中有些语言,特别是名家名篇,作者的炼字造句可谓匠心独运,对这样的语言现象,应引导孩子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过咀嚼语言,引领孩子走进文本的内核,享受深层的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在教学《月光启蒙》时,我在诗意的行走中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着学生学习语言。首先是启蒙二字,第一课时,先是从蒙字的字形入手,然后请学生自己来说说启蒙的意思,再紧扣启蒙引出核心问题母亲不识字,为什么会是我的启蒙老师?引起学生深思,接着从歌谣,故事,谜语入手,通过抓重点句段,反复品读,展开丰富想象,不仅帮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再度开发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获得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提升,从而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而对于芳香一词的品味过程,是个细嚼慢咽的过程,是个极力铺陈渲染的过程,是个把薄书读厚的过程。我先是引导学生依托文本,抓住文本的美点芳香,通过倾听歌声,想象课文情境,联系上下文,多种形式的品读引燃学生的情感点,成为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情感、内化语言的情感纽带,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同时,进一步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优美的画面、抒情的音乐、动情的引读构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磁场,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带入情感的世界、诗意的世界。学生自然就品出了芬芳的味道,这是舒缓的音韵,轻柔的音韵,悠扬的音韵,是充满爱意的音韵。 品味词语的方法很多,如分层品味、挖掘深意、以词串文、归类辨析、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