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说课设计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理解并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1、教法: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 首先,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采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景导入,理解课题 1、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让学生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2、告诉学生,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画的。板书课题,指出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过渡: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教学以画导入,伴以琴声,创设了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然后以起名作引,并说出理由,可谓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对课题的理解。 ) 二、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1、听说学校电视台要招几位主持人,今日我就来选一选,然后推举给学校电视台。大家有信心吗?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学生评价、打分。 2、告诉学生窍门(假装只告诉刚才指名读的学生一人,其实大家都听到),古诗词的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词的节奏。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顿的地方,读时要做到停而不断(老师范读),而不能(举反例)学生再次自由读,再指名刚才那名学生读,学生再评价、打分。 3、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 (可以自己读,同桌互读,找自己的好朋友读。) (设计意图: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 ) 三、合作探究,质疑探究 1、通过刚才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