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过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老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老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 10 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感悟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用 powerpoint 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用 Authorware 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词语。 2把你认为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3练习。(选自学生预习作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4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沟通: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1燕子过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学生自学,小组沟通。 3学生自由发言,集体沟通。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 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舞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