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离骚》教学设计——例文的教学个案-

《离骚》教学设计——例文的教学个案-_第1页
1/15
《离骚》教学设计——例文的教学个案-_第2页
2/15
《离骚》教学设计——例文的教学个案-_第3页
3/15
《离骚》教学设计——例文的教学个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包文新 2024、3、11 学习目标: 学习有关屈原、楚辞的文学常识; 理解课文如何运用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如何通过比兴象征来表现自己的政治遭遇的——鉴赏屈原形象。 一、 导语: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这段话揭示出一个发愤著书的创作动机。 二、了解“风骚”“楚辞”和“离骚”的内涵: 1、“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里的“离骚”。《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风骚”后借指文章之事、文学之事,也指文采。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亮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2、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根据司马迁、班固的解释,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近世学者,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钱钟书认为有两层含义: 一是“骚”(忧愁)而欲“离”(告辞); 一是“骚”而欲“离”不能,弃置而复依恋,无可忍而又不忍,欲去还留,难留而亦易去。 总之,《离骚》是抒发忧国之思的浪漫主义杰作。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译成诗歌。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老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5、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 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离骚》教学设计——例文的教学个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