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3《春江花月夜》学案 鲁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3《春江花月夜》学案 鲁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1/6
高中语文 3《春江花月夜》学案 鲁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2/6
高中语文 3《春江花月夜》学案 鲁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3/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3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表达技巧的运用及感情的表达。2、学习“分析技巧型”题目答题模式。【学习重难点】总结并练习“分析技巧型”题目答题模式。【学习过程】一、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二、文本解读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两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三、知识积累 清平乐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提问: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回答:拟人(或比拟)(步骤一);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步骤二),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步骤三)。三、方法小结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答题步骤:四、拓展练习1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五、真题演练。(2006 年江西卷)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六、拓展延伸(一)基础知识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删除 膻味 籼米 潸然泪下B.信笺 歼灭 缄默 间不容发C.飙升 鱼鳔 剽悍 彪炳青史D.血缘 戏谑 噱头 空穴来风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C.2008 年 1 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 CPI 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3《春江花月夜》学案 鲁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