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李白诗四首“径庭”何义2012 年 9 月 18 日,《牛城晚报》第 19 版刊有《谷垒、苦累都是蒸菜》一文,第三段写道:在邢台,那种野花野菜的蒸饭,有叫“谷垒”的,也有叫“苦累”的,还有叫“枯缕”的音韵相近,含义径庭。径:门外小路;庭:院子。“径”与“庭”的距离较远,故用“径庭”表示相距较远、悬殊。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鲁迅《集外集拾遗·田园思想》:“虽然结果一样,其‘因’却大相径庭。”“大相径庭”与“迥然不同”“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天差地别”等相近。那种野花野菜的蒸饭,有叫“谷垒”的,也有叫“苦累”的,还有叫“枯缕”的,其含义应该是一样的,因为还是这种饭。“径庭”显然把意思说反了。——摘自《咬文嚼字》2013 年合订本,作者:高良槐“对”和“粘”的规则律诗的基本格式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头算起,每两句称为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天姥(mǔ) 瀛洲(yínɡ) 剡溪(shàn)渌水(lù) 棹(zhào) 木屐(jī)殷岩泉(yǐn) 水澹澹(dàn) 佯(yánɡ)磐(pán) 訇然(hōnɡ) 晁衡(cháo)商贾(ɡǔ) 喘(chuǎn) 芒砀(dànɡ)“殳”读 shū,是个会意字,金文的形体,上部是一支弯柄的兵器,下部是一只右手,表示手拿兵器之意。“殳”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殳”的字大都与打、杀、撞击有关,如“段”(“椎击”义)“弑”(“杀害”义)“毁”(“破坏”义)“殴”(“打击”义)等。 梦游天姥吟留别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下面的问题。1.【鉴赏诗歌的技巧】(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2)“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1)“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衬托天姥,以虚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