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的构成要素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其中最高级的需要是()A:生理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2、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教育家是__。A.洛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E•卢梭3、()创建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的草原牧区。()A:流动幼儿园B:巡回辅导班C:游戏点 D:儿童游戏场4、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了学习理论的__。A. 顿悟说B. 试误说C. 认知地图说D. 模仿说5、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有()。A. 计划策略B. 监视策略C. 学习时间策略D. 监控策略E. 调节策略6、下面哪一项不是德育对智、体、美诸育所体现的促进功能?__A.基础作用B•动机作用C. 方向作用D. 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7、《谏逐客书》中的“书”指的是。A:书信B:上书C:书籍D:书目8、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A:导、学、习、行B:学、思、习、行C:闻、行、忠、信D:知、情、意、行9、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类比B:归纳C:调查D:综合10、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11、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相同,这说明其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的特征B:稳定性的特征C:差异性的特征D:不均衡性的特征12、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A:主导因素B:物质前提C:决定因素D:内部动力E:重视个别差异13、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教师的A:教育目标B:教学目标C:教学方法D:教育内容14、在学校经常出现的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和比赛以及公益活动,这些课外活动属于()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科技活动15、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的官学体系。A:官学合一B:官师合一C:政教合一D:科举制16、《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规定的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有体育、计算、图画手工、音乐、语言和A:常识B:品德C:认识环境D:社会17、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A:权威阶段B: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