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田径运动会的价值和意义 中学田径运动会是以田径项目为载体,推动中学体育进展的有力手段,但其在参加者、竞赛目标、结果评价等方面都与田径竞技本身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全员性、参加性、过程性、教育性是其主体,“竞赛育人”是其本真诉求,因此,基于体育教学来分析学校田径运动会,有针对性地反思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研很有价值和意义。 一、“观”现象 不会接力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集体项目,它固定人数跑相同距离,用接力棒进行传递,相互配合跑完全程的合作竞技。在中学运动会中,接力跑是高潮部分的重头戏,但交接棒技术的粗陋、接力规则不清也成为了接力跑竞赛中的常见问题,原地交接、掉棒、跑出交接区域、干扰别道竞赛、碰撞等情况屡见不鲜。 不会投掷 近年来垒球、实心球等考试项目逐渐成为运动会的新宠,然而在投掷场地上犯规现象普遍,因动作技术运用不当导致的众多损伤现象,屡屡发生。 不会“三跳” 从运动会跳远、跳高、三级跳远项目,我们发现成绩差,不会跳的现象普遍,三级跳远不能跳入沙坑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甚至出现较多扭伤情况,学生腿部力量、协调性和跳跃能力差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对项目的陌生而导致的害怕和失误,中学教学中三大跳跃项目都是非考试项目,因此是否存在令人堪忧。 二、“看”本质 参加指导 初中学生普遍对中考科目的认可度有着强烈的偏向,而对于参加田径竞赛,多数参加学生表示,运动损伤严重,对田径运动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是学生被动参加的根本原因。因此,怎样加强参加性的指导,是体育老师的首要任务,引导学生参加田径运动,在胜利中、失败中、挫折中、鼓舞中,品尝不同的体育味道,融合生命教育的命题,是很好的时机。 技术指导 在田径竞技对抗的形式下激发学生们的运动激情,通过技术的掌握和练习来实现体能的提高、技能的增强,是技术指导的根本方向。虽然勇夺第一名和体育课堂达标满分的目的性不同,必定会带来竞赛强度的不同,但是练习—提高—再练习—再提高的要求,是体育所有项目的基本品质,挑战自身,挑战极限,这本身就对所有参赛者很具吸引力。 心理指导 在所有的体育竞赛中,由于心理原因而导致的失误率一直高居榜首,紧张、僵硬、变形、用力过大等情况时有发生,这是体育老师要特别注意指导的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应对激烈的竞赛,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心理,发挥出最佳水平,这是体育心理指导亟待加强之处。 三、“研”教学 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