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_第1页
1/8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_第2页
2/8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_第3页
3/8
名词解释 10X3Z单选 30X17多选 10X17简答题 5X67名词解释1.(P1)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IVRor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2.(p20)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 X 线、B 超、CT 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3.(P31)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 简称栓塞术):是介入放射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是在 X 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4.(P38)化疗性栓塞:对恶性肿瘤的栓塞常与化疗药物灌注合并进行,特别是使用碘油化疗乳剂。5.(P39)栓塞后综合征:版本 1 介入治疗栓塞后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继而出现临床症状(如栓塞部位疼痛,全身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是一过性变化,一般在10-15 天内逐渐缓解,消失,可以进行对症处理(脾栓塞疼痛可持续很久)。版本 2:介入栓塞治疗后 3-15 天中,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消化道症状等表现,称栓塞后综合症,是由于栓塞后局部缺血,代谢产物或坏死物质吸收所致。次重要的:6.(P38P46)血流重分布:对正常的动脉血供进行栓塞,使之血供由其他动脉供给,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栓塞的前提是不造成被栓血管供养器官的缺血坏死。7.(P40)介入性器官切除:内科性内脏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可用于脾功能亢进、脾大、肾脏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及异位妊娠等的治疗。8.(P40)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9.(P41)首过效应:主要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其他效应。大多数药物在肝脏进行代谢,首过效应在肝动脉内药物灌注时是分明显。10.(P52、132)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采用导管技术挤压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方法。11.(133)经皮经腔支架植入术(PTAS)12.(P64、P163)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是近 20 年发展起来的一项介入放射学治疗技术。它是以颈内静脉为穿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