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内容属于物质主题部分,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最常见、学生最熟悉的物态变化。学好本节对学习其他物态变化有迁移作用。同时,熔点和凝固点将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本节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二是关于熔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拓展。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虽然对生活中寒冬腊月的滴水成冰、春暖花开时的冰雪消融等现象很熟悉,在初一的科学课上也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但缺少对熔化和凝固条件的探究方法的学习,缺少对相似现象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更缺乏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曲线,从中得出规律的探究能力。所以,本节内容建议用 2 课时完成。第 1 课时积极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体验和现象提出问题,在进行合理的猜想后自行设计实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和发现的乐趣。第 2 课时的重点在分析与论证及评估交流上,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展对熔点影响因素的讨论。通过 2 个课时的探究,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进一步探究做好铺垫。同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行为活动及学习心理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转化,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2.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海波和蜂蜡熔化图像的描绘。通过比较海波和蜂蜡的温度—时间图像,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并能据此判断晶体和非晶体。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会查物质熔点表。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2熔点联系起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4.通过随堂实验,树立规范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通过交流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2.有无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教学难点:1.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中数据的记录。2.根据图像分析归纳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四、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播放视频:水银的三态变化。向学生展示浇铸的金属零件,介绍这个零件的制作过程,由此引入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