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二班清明节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一、开展主题班会 为充分利用清明节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缅怀中体验生命的美好,在思念中学会珍惜身边的亲人,在追念先烈中感受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清明节前我们组织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主题班会。首先,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清明”首先是一个地理名词,从地理学上来说,它属于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在 4 月 4 日或 5日,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它也是一个文化名词,因为负载着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它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给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它更是一个节日,因为在这一天,可以肆无忌惮的思念故去的亲人。充分挖掘中国的传统习俗,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另外,组织开展了介绍革命先烈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在广阔同学中引起强列反响。呼吁孩子们课下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以此表达对先烈、先人、先贤的感恩和仰慕。 二、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假期,搜集关于清明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或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同学们的展示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1、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清明节已有 2500 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2、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习俗是指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的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