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流体阻力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⒈学习直管摩擦阻力△Pf、直管摩擦系数l的测定方法。⒉掌握直管摩擦系数l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及其变化规律。⒊学习压强差的几种测量方法和技巧。⒋掌握坐标系的选用方法和对数坐标系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⒈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阻力和直管摩擦系数l。⒉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直管摩擦系数l与雷诺数Re之间关系曲线和关系式。三、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流体的粘性作用和涡流的影响会产生阻力。流体在直管内流动阻力的大小与管长、管径、流体流速和管道摩擦系数有关,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hf==(1-1)λ=(1-2)Re=(1-3)式中:管径,m;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管长,m;流速,m/s;流体的密度,kg/m3;流体的粘度,N·s/m2。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一般用曲线来表示。在实验装置中,直管段管长l和管径d都已固定。若水温一定,则水的密度ρ和粘度μ也是定值。所以本实验实质上是测定直管段流体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f与流速u(流量V)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和式(1-2)可计算出不同流速下的直管摩擦系数λ,用式(1-3)计算对应的Re,从而整理出直管摩擦系数和雷诺数的关系,绘出λ与Re的关系曲线。四、实验装置该实验与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共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流程图。⒈本实验共有六套装置。光滑管阻力系数流程:A→B(C→D)→E→F→G→H→J→M→N→P;粗糙管阻力系数流程:A→B(C→D)→E→F→G→H→K→L→O→P;(C→D):流量小于2m3/h时流程。⒉流量由转子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测量。⒊直管段压强降的测量:差压变送器或者用空气—水倒置U形管直接测取压差值。图1流动过程综合实验流程图⑴—离心泵;⑵—大流量调节阀;⑶—小流量调节阀;⑷—被标定流量计;⑸—转子流量计;⑹—倒U管;⑺⑻⑽—数显仪表;⑼—涡轮流量计;⑾—真空表;⑿—流量计平衡阀;⒁—光滑管平衡阀;⒃—粗糙管平衡阀;⒀—回流阀;⒂—压力表;⒄—水箱;⒅—排水阀;⒆—闸阀;⒇—截止阀;a—出口压力取压点;b—吸入压力取压点;1-1’—流量计压差;2-2’—光滑管压差;3-3’—粗糙管压差;4-4’—闸阀近点压差;5-5’—闸阀远点压差;6-6’—截止阀近点压差;7-7’—截止阀远点压差;J-M—光滑管;K-L—粗糙管五、实验方法⒈按下电源的绿色按钮,使数字显示仪表通电预热,调节第2~7路差压变送器的零点,关闭流量调节阀⑵⑶和回流阀⒀,打开平衡阀⒁⒃。旋开倒置U形管左右旋钮,检查导压管内是否有气泡存在。若倒置U形管内液柱高度差为零,表明导压管内无气泡存在;若不为零,则表明导压管内存在气泡,需要进行排气操作。⒉按下离心泵的绿色按钮,启动离心泵;若导压管内有气泡,开启流量调节阀⑵⑶,使阀门⒆⒇全开,排出管路和导压管路内的气泡。在流量为0时,慢慢旋开倒U管上部的放空阀,使两边液柱降至中间时马上关闭,使管内形成气水柱,并检查两边液柱是否水平;若空气—水倒置∪形管内两液柱的高度差不为0,则说明系统内仍有气泡存在,应重复上述的排气操作。赶净气泡方可测取数据。另外,还需检查压差数字显示器2~7路是否为零。⒊若导压管内无气泡,则可进行下列数据测量。⒋光滑管阻力测定:关闭截止阀⒇和平衡阀⒁⒃,全开闸阀⒆,通过阀⑶调节流量,从最小流量到最大流量,一般测取10组数,建议流量读数在40L/h之内不少于4个点;并且能用空气—水倒置∪形管测压差△P时不用差压变送器(第2路)测压差。⒌粗糙管阻力测定:关闭闸阀⒆(平衡阀⒁⒃仍关闭),全开截止阀⒇;小于2m3/h时,通过阀⑶调节流量;大于2m3/h时,通过阀⑵调节流量。从小流量到最大流量,一般测取10组数,用第3路压差传感器测量。⒍在水箱中测取水温。⒎待数据测量完毕,继续其它实验或关闭流量调节阀,切断电源。六、注意事项⒈启动离心泵之前,必须检查流量调节阀⑵⑶是否关闭。⒉实验前必须弄清差压变送器和倒置U形管之间的连接。用压差传感器测量时必须关闭通倒置U形管的阀门。⒊赶气时,务必先打开平衡阀,但测数据时则必须关闭平衡阀。⒋测光滑管时关闭截止阀⒇,同理,测粗糙管时关闭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