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普与初中物理教学讨论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进展规划》中指出,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进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物理学科在初中是最接近人工智能的学科,所以老师应拓展教学思路,尝试将人工智能科普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起来,培育学生对物理学习与新兴科技的兴趣。人工智能科普所追求的是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广泛传播。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角度,这种广泛传播自然是指学生对人工智能基本知识的了解。从这一目的出发,人工智能科普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途径,应当有如下两条:一是基于人工智能鉴赏力培育的融合。人工智能本身是抽象的、复杂的,人工智能科普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其所追求的正是将这种抽象与复杂的人工智能,变成形象的可操作、可体验的人工智能。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老师的转换能力。老师需要选择与初中物理知识相关、与初中物理知识学习过程相关的人工智能素材,然后基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去进行转换,只要转换的结果能够为学生所感知、所鉴赏,那学生的人工智能鉴赏力就能得到培育。二是基于人工智能理解力培育的融合。鉴赏力与理解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力更多的是强调对人工智能的感性认识,包括一些初步的体验与操作。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通过对人工智能原理的讲解,组织适当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人工智能理解力得到切实有效的培育。应当说追求初中物理教学与人工智能科普的融合,对于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笔者在教学中也积极地进行了案例讨论,下面将结合案例进行说明。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的主要实验形式是给学生提供特定的器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实验步骤动手操作。例如,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假如条件满足,老师可以采购一些超声波收发模块,然后用智能终端上的声波接受软件显示超声波的特征。当学生发现人耳听不到声音,但是在声波接收软件上却显示出超声波图形时,学生就能更加深刻与形象地认识超声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借助智能终端与一些应用软件,给学生呈现超声波的特点以及应用。 有了这一基础,老师还可以结合一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验,对学生进行超声波知识的介绍,并在介绍的过程中渗透人工智能的知识,实现人工智能的科普。再具体一点,这个应用可以从生活、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