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情感教学之策略【关键词】情感教学、体验教材、美读法、言语传递、营造氛围、情境体验【内容提要】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情感目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重要标志,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观念上认同了这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将情感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附庸的状况依然存在。为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寓情感教学于语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学语文情感教学广泛而有效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的内涵与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探,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将进一步探究。【正文】在人们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使教学潜力的发掘受到限制,既而使一系列副作用日趋严重时,人们开始把教学改革的视线拓宽到包括情感因素在内的广阔视野里。于是,作为教学中一种重要的非智能因素——情感,便引起现代教学改革者的重视。在上个世纪,从国外60-70年代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的创立到布卢姆情感目标分类体系的提出,从我国80年代初“愉快教育”实验的开展到“知、情教学”观点的出现,正预示着一个被我们现在称之为情感教学的新教学思潮的涌动。什么是情感教学?有学者认为,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①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但其实从现实角度上说,情感教学是对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存在的重认知因素,轻情感因素的不合理现象的一种矫枉。因而,要着重从知情交融的教学活动中的“情感”角度来分析教学现象,提出相应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现在我们认为,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多种功能,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教学是个过程,同人的其他心理领域的发展一样,它绝不只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发展过程,要经过一个产生、培养、发展的过程。对这一概念我们应作如下理解:第一、情感教学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情智双全”的人,它已从教育的手段上升为目的;第二、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情感作为动力,已成为联系师生的纽带与桥梁;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需要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需要而且可以创造;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是可以培养,而且必须培养。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多种多样,根据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及我们的理性认识,基本策略有体验教材情感策略、美读唤起情感策略、言语传递情感策略、营造情感氛围和情境体验策略、文化陶冶情感策略和联系生活激情策略等。以下将浅谈前四种主要策略。一、体验教材情感策略教师教学时要用蕴涵在教材中的情感去感染、打动学生,自己须先被这种情感所感染和打动。因此,教师在运用此策略时首先要进行情、知结合的备课,即教师不仅要进行传统的认知性备课,注意备知识性、技能性、智能性方面的内容,还要进行情感性备课,注意备感染性、体验性、表情性方面的内容。①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艺术性,特别是和作品中的形象融化在一起,用灵魂与之碰撞。这样,教师就具有了一种激情,然后再把这种激情融化在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也为这种激情所感染,体验到这种感情。运用体验教材情感策略应注意以下几个操作要点:1、选准课文动情点(又称传情点),体味文本,发展创造性体验课文的动情点包括:第一,作者的动情点。那些包含深厚感情的文章中某些细节、场面、人物、景物的描写叙述就是作者的动情点。第二,教师自己的动情点。语文教师的秉性、阅历、气质不相同,在阅读和教授课文时对课文的情感共鸣程度和体验也各不相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