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农村精准扶贫典型与经验调查报告) 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开展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供大家品鉴。 关于开展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 XX 镇 XX 村委东靠 XX 村委,南邻 XX 县岭口,西连 XX,北接 XX 村委,赣粤高速巴莲公路在村委东南方向穿越,是 XX 县的南大门。下辖 10 个自然村 11 个村小组,全村 3 户,农业人口 1935 人,耕地面积 4950 亩,林地面积 亩。全村现有党员 79 人,村两委干部 8 人。 一、XX 村委贫困基本情况 2、农民素养偏低。劳动力文化素养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由于他们文化素养相对较低,进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4、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 方面,贫困户中有很大一部分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据初步统计,我村委目前已列入精准扶贫对象的有 113 户,327 人。其中低保户 44 户 61 人,仅低保户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就有 38 户。 1、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进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3、农村复杂情况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一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一半,XX 村委农村人口 1935 人,实际上不过 1000 人左右。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后肯定会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一些农村干部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所报对象有的年老体弱,跟本没有劳动能力,有的因病因残致贫,纯属国家政 策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