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素材:报告文学 淮河的警告 陈桂棣目录 序 第一章 黑色的七月 第二章 触目惊心 第三章 救救奎河 第四章 误区·怪圈 第五章 庄严的承诺 第六章 想起了大禹治水 第七章 两堵高墙 第八章 枣庄现象 第九章 曙光 第十章 世纪末的话题 流域概况 附录 第一章 黑色的七月 一 盱眙,是我这次采访时才认识的两个汉字。这两个汉字,只是表明了江苏省中部洪泽湖边的一个小县。千里长淮奔涌而来,横穿盱眙,然后注入洪泽。当然,洪泽湖,这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也并非淮河的最终归宿。经过洪泽调蓄的淮河,兵分两路,大部分向东南由扬州市的三江营进入长江;少部分朝正东,沿着人工挖出的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流入黄海。 盱眙人至今不堪回首一九九四年七月那噩梦般的日子,黑色的日子。 其实,还没有进入七月呢,确切地说,从六月二十九日就开始了,三十五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整整持续了二十八天之久! 旱魔肆虐下的庄稼地里,大片大片水稻枯黄了;秋大豆和夏玉米,远看还是青绿,实际早已干死;垄上一株株山芋苗,手指儿一捏即成粉末。洪泽湖,淮河干流末端唯一的蓄水湖,也经不住烈日的炙烤,日渐枯涸,很快逼近了死水期。 七月三日!盱眙的气温爬上了三十九点六度,为当日全国最高值。这简直不可思议。 老天爷带给盱眙的,已是六十年不遇的大旱。 然而,祸不单行。 七月二十八日凌晨,被连天干旱和高温折磨得筋疲力尽的盱眙人,一觉醒来,吓呆了平日黄绿色的淮河,突然变成了酱油色;浑浊不堪的水面像涂抹了一层又厚又怪诞的油漆浮荡着白花花的泡沫,奇腥恶臭;随处可见的死鱼无不翻瞪着恐怖的大眼,像在怒问苍天。 这可是盱眙人民维系生命的唯一饮用水源啊! 几乎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尽管在这前一天,县政府发布了一个关于淮河遭受严重污染的通告,通知居民抓紧储水,县自来水公司供应的水将不能饮用,但大家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因为,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淮河水污染的事故就时有发生,十年间已相继出现过十几起。仅一九九四年这一年,就碰到三回,每回咬咬牙就过去了。但是,这一次,连发布通告的县政府官员们也大出意外:想不到"严重污染"竟"严重"到了这种程度! 上上下下都措手不及。 这次下泄的两亿立方米污水,在淮河下游形成了一个上自安徽五河、下至洪泽湖口的一百多公里长的污染团带。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在一条河流上出现的最长的一次污染团带。 由于淮河上下游的落差不大,沿淮又久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