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鉴赏 生平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反对六朝以来讲究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提倡散体,他主张文学的语言要“词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对散文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文各体兼长,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为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的诗歌也有特点,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后来的宋诗影响很大。但有些诗流于险怪,是其缺点。有《昌黎先生集》。 山 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 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 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 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 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 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 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 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 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 安得至老不更归。 韩愈诗鉴赏 《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 801)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 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色。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入寺后一夜的情景。这里一部分先写僧人的热情招待,先是主动地向客人介绍古壁佛画,兴致勃勃地擎着蜡烛引着客人前去观看。“稀”字既道出壁画的珍贵,也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接着写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