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胡令能诗鉴赏》文本素材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胡令能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1页
1/3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胡令能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2页
2/3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胡令能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3页
3/3
胡令能诗鉴赏 生平简介 贞元、元和间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 其诗传世仅四首。 咏绣障 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 胡令能诗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刺绣巧夺天工的诗。第一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花蕊娇”,花朵含苞欲放,娇艳无比—— 这是描写待绣屏风(绣障)上取样的对象。 首句以静态写物,次句则以动态出人: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争”之用得妙,不仅写出了刺绣女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而且烘染出绣房热烈欢快的气氛。“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这一句虽然意在写人,但也同时带出堂上的布置:一边摆着笔架,正对堂前的写生对象(“花蕊”),早已布置好绣床。 三、四句写“绣成”之以后绣工的精美绝伦:把完工后的绣屏风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竟然惹得树上的黄莺误以为是花枝,翩然从柳枝上飞向绣屏风,寻枝而栖。末句从对面写出,让乱真的事实说话,不说女红的工巧,而工巧自见。 从二句的“上床描”到三句的“绣成”,省去了整个取样与刺绣的过程,象“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罗隐《绣》)那样正面描写绣女飞针走线的诗句,虽然在这首诗中不曾出现,但“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的侧面烘托,也足以让人想象得到绣女的纤手弄线的神情姿态。 不以正面敷写争巧,而以映衬取胜。也许就是《咏绣障》的独到之处。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诗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 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即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可知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稀少人迹罕至之处,这是一个鱼不怕惊、人不暴晒的理想的钓鱼场所,旨在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胡令能诗鉴赏》文本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