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张巡诗鉴赏》文本素材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张巡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1页
1/5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张巡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2页
2/5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张巡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3页
3/5
张巡诗鉴赏 生平简介 张巡(709—757),唐代民族英雄。唐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开元二十四年(736)登进士第。天宝年间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令,转真源令。 安史之乱爆发,他立即率兵讨贼,始守雍丘,后与许远合力守睢阳,战功卓著,迁御史中丞,世称张中丞。 睢阳为江淮屏障,叛军围攻数年,张巡与许远竭力死守,牵制了敌人南侵的主力,保障了唐王朝的经济命脉。至德二年(757),粮尽城陷,张巡与南霁云等三十六人英勇就义。 守睢阳作 张巡 接战春来苦, 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 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 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 饮血更登陴。 患信应难敌, 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 心计欲何施。 张巡诗鉴赏 睢阳是唐王朝运输江淮庸调的通道,也是北方通向江淮的门户。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对这一战略要地梦寐以求,试图攻占,以扼住唐王朝的咽喉,切断其命脉。至德二年(757)春正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率所部围攻睢阳。睢阳守将许远急忙向当时屯兵宁陵的张巡告急。张巡闻讯,当即奔赴睢阳,与许远合力御敌。经过艰苦抵抗,从春天守战到冬天,终因外无援兵,内无粮草,钺陷落,张巡也与南霁云等三十六位将领同时殉难。收复西京,睢阳的坚守,牵制了叛军主力,对于平定安史之乱具有重大贡献。 《守睢阳作》是张巡在睢阳危急时以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不朽之作,是当时苦战的记录,它慷慨壮烈令人激奋。 一、二句“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 战斗从春天开始,一个“苦”字包含了爱国将士多少含辛茹苦的经历!“孤城”二字,写出了瞧阳孤立无援的处境;“日渐”二字,写出了睢阳危机的步步逼·1427·《唐诗鉴赏大典》 近;一个“危”字,惊心动魄。说明这里,诗人不以漫长的“春来苦”为苦,而以睢阳这战略要地的“日渐危”为忧,诗人忧国忧民,置生死度外的满腔爱国情怀就清晰可见了。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二句,说明敌我双方攻守的阵势。敌人的包围圈步步缩小,如同“月晕” 之箍月一般,水泄不通,这就愈显出了上文中的“孤城”之孤;而唐在城墙上以五人为伍分兵警戒,如同平地对垒的鱼丽阵容一样严整,这就透露出唐军广大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也说明了诗人作为统帅临危不惧,治军有方。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承接上文,写诗人对叛军的刻骨仇恨和指挥从容自若。“屡”字表明了敌人进攻的频繁,“厌”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张巡诗鉴赏》文本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